徐州与汉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其作为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集萃地,承载了两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脉络。以下是具体分析及其文化特点:
一、徐州与汉文化的关系
1. 汉朝龙兴之地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西汉建国后成为楚国封地,共出过13位楚王和5位彭城王。刘邦集团的核心成员如萧何、曹参等均出自徐州地区,奠定了汉文化的政治基础。
2. 文化传承与复兴的枢纽
徐州在秦汉之际成为先秦文化复兴的基地。楚元王刘交及其后裔刘向、刘歆父子校勘古籍,整理先秦典籍,为汉文化传承作出重要贡献。徐州是儒道思想的交融地,老子与孔子曾在此论道,儒道互补的文化基因在此萌芽。
3. 汉代遗存的集中地
徐州现存汉墓近3000座(如狮子山楚王陵、龟山汉墓)、汉画像石2800余块,以及汉兵马俑群,被誉为“汉代三绝”,集中展现了汉代建筑、艺术和军事成就。
二、徐州汉文化的三个特点
1. 兼容并蓄的文化融合
徐州地处黄河、齐鲁、荆楚、吴越文化的交汇处,汉代吸纳了多元文化元素。例如,儒、道、释在此并行发展,刘交推动儒学传播,而楚王陵墓中佛教元素的石刻则反映了早期佛教的传入。
2. 刚健有为的实践精神
徐州汉文化以“刚健有为”为核心,体现于政治制度创新(如刘邦“文武并用”治国)、军事扩张(如解忧公主和亲西域),以及技术突破(如汉代玉衣制作)。这种精神亦反映在徐州人豪迈的性格与生活方式中。
3. 物质与艺术的杰出成就
三、徐州汉文化的当代价值
徐州通过整合汉墓、汉画像石等资源,打造“世界级汉文化名片”,例如建设汉文化景区、开发文创产品(如“汉符”旅游线路),并推动汉文化融入现代教育体系。其目标是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如将汉代治理智慧与当代社会治理相结合。
徐州与汉文化的关系体现在“起源—发展—传承”的全链条中,其文化特点以兼容性、实践性和艺术性为核心,通过物质遗存与精神遗产持续影响中华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