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风水知识

今天

风水检索

【郑重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踩歌堂侗族文化-侗族的民族文化

编辑:遁地八字网 2025-04-17 14:54:44 浏览:12次 遁地八字网算命网

“踩歌堂”(侗语称“多耶”)是侗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歌舞文化,集歌、舞、乐于一体,承载着侗族的历史记忆、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是侗族民族文化的核心象征之一。以下从起源、形式、文化内涵及现代传承等方面进行综合解读:

一、起源与历史渊源

1. 劳动与集体精神的产物

“踩歌堂”起源于侗族先民的生产劳动。早期侗族以渔猎和简单农耕为主,为增强集体协作意识,创造了反映集体生活的歌舞形式“耶”。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了“手相握而歌”的场景,印证了其历史可追溯至宋代甚至更早。

2. 祭祀功能的演变

最初,“多耶”主要用于祭祀侗族最高女神“萨岁”(萨玛),祈求风调雨顺、村寨平安。随着社会发展,逐渐演变为节庆、社交活动,兼具宗教性与娱乐性。

二、舞蹈特色与文化内涵

1. 表演形式

  • 集体性与互动性:参与者围成圆圈,女性手牵手,男性肩并肩,边唱边踏歌而舞,动作古朴简约,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移动。
  • 对唱与即兴:男女分队对唱,女队先唱三首,男队回应,内容涵盖历史、农事、爱情等,歌词多为即兴创作。
  • 祭祀与庆典:分为“耶堂”(祭祀性)和“耶铺”(礼俗性),前者用于祭萨、建筑落成,后者用于节庆、迎宾等。
  • 2. 艺术特征

  • 无器乐伴奏:仅以人声为节奏,领唱者高亢悠扬,众人和声“耶”字应和,形成独特的韵律。
  • 服饰与象征:参与者着传统盛装,女饰常绣有“三鱼共首”等图腾,象征团结与自然崇拜。
  • 三、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

    1. 历史与知识的传承

    通过歌词传递民族迁徙史、农事经验、道德规范等,如《耶务本》(侗书耶歌)、《耶父母》(教化)等。

    2. 社会凝聚纽带

    在“月也”(村寨互访)等活动中,“踩歌堂”强化了侗族“集体至上”的价值观,成为维系族群认同的重要仪式。

    3. 宗教与自然观

    祭祀萨岁时,歌舞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和谐共生的理念,如蜘蛛纹象征“萨岁”庇护,龙蛇纹寓意吉祥。

    四、现代传承与发展

    1. 非遗保护与创新

    踩歌堂侗族文化-侗族的民族文化

  • 2021年,“多耶”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江侗族自治县成立专门保护机构。
  • 传承人如吴庚耀创编200余首耶歌,融合现代元素,推动文化活态传承。
  • 2. 文旅融合与传播

    踩歌堂侗族文化-侗族的民族文化

  • 柳州·三江侗族多耶节已成为桂、湘、黔交界地区的文化品牌,吸引游客体验侗族风情。
  • 侗寨通过“行歌坐夜”“芦笙踩堂”等活动,将传统歌舞融入旅游体验,促进经济发展。
  • 五、挑战与未来

    尽管“踩歌堂”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汉化、商业化冲击(如沦为纯表演项目),但通过教育普及(如侗歌进课堂)、数字化记录(如非遗数据库)及社区参与,其文化内核仍得以延续。未来需平衡传统保护与创新发展,让这一古老艺术持续焕发生机。

    引用来源

    八字命运精批

    在线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