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学什么;大学民族体育课上什么内容
编辑:遁地八字网
2025-04-17 14:30:47
浏览:12次
遁地八字网算命网
民族传统体育学是一门融合体育学、历史学、中医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中国各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历史、理论与实践。其核心内容包括:
1. 理论基础
思想与本质: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思想基础(如儒家、道家文化影响)、本质特征(如健身性、文化性)及历史演变规律。
学科交叉:涉及中医学基础(如养生学、经络理论)、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
文化与社会价值:探讨民族传统体育在文化传承、社会和谐、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作用。
2. 历史与发展
从夏商西周时期的射箭、田猎,到宋元明清的八段锦、冰嬉,再到现代的科学化与国际化趋势,系统梳理其历史脉络。
研究近代及现代民族传统体育的转型、规范化发展(如民运会的组织)。
3. 实践技能
竞技表演类:武术套路(长拳、剑术)、龙舟竞渡、珍珠球、蹴球、毽球等。
健身养生类: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传统养生功法。
民族特色项目:如藏族的押加、蒙古族的摔跤、苗族的爬杆等。
4. 研究方法与传承
学习田野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探索传统体育的传承方式(如师徒制、学校教育)。
关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体育现代化改造等议题。
二、大学民族体育课程内容
大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通常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不同院校根据特色设置不同项目,常见内容如下:
1. 理论课程

基础理论: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国武术史、体育社会学、运动生理学。
文化专题:多元生态文化圈与体育形态、宗教与体育的关系(如佛教对武术的影响)。
政策与管理: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组织、裁判规则、健康促进政策等。
2. 实践课程
武术与器械:太极拳(24式、太极扇)、长拳、剑术、棍术、散打。
民族特色项目:
舞龙舞狮、龙舟竞渡、高脚竞速(踩高跷)。
区域特色项目:如西南地区的珍珠球、东北的冰嬉。
养生与健身:五禽戏、八段锦、推拿与保健按摩。
竞技与表演:射、打陀螺、蹴球、民族式摔跤。
3. 特色课程案例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学期必修“24式太极拳”,选修太极推手、八段锦等。
中央民族大学:副项强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如陀螺、木球、健身操。
安顺学院:开设抢花炮、打手毽等西南民族特色项目。
三、课程目标与能力培养
通过学习,学生需具备以下能力:
1. 专业技能:掌握至少1-2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训练与表演能力。
2. 文化传承:理解民族体育的文化内涵,推动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播。
3. 科研与管理:能进行体育赛事组织、健康指导及学术研究。
注:不同院校课程设置差异较大,部分高校还结合本地民族文化开发特色项目(如藏族锅庄舞、羌族推杆等),具体内容可参考各校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