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定位与传承现状
韶关南雄珠玑巷作为广府文化的核心发祥地,至今仍是全球广府人寻根的重要枢纽。据记载,珠玑巷是唐宋时期中原移民南迁的中转站,超过150个姓氏在此繁衍生息后扩散至珠三角及海外,目前广府后裔已达8000多万人。韶关不仅承载了广府民系的迁徙记忆,还保留了大量文化遗产,如粤剧、粤菜、岭南建筑(镬耳屋)等,成为广府文化活态传承的载体。
二、文化活化与经济融合
近年来,韶关通过“姓氏文化+”模式推动文化资源向经济资产转化。例如:
1. 节庆活动:南雄市自2014年起连续举办八届“姓氏文化旅游节”,吸引数万名海外广府后裔参与,累计招商引资近百亿元,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广东县域民俗文化节庆”。
2. 创新项目:2023年启动“姓氏林”种植计划,以“一姓一区”形式种植400余亩林地,将家风家训融入生态建设,既强化文化认同,又促进农文旅融合。
3. 数字技术应用:南雄市正探索区块链与元宇宙技术,构建线上宗祠与“广府姓氏元宇宙场景”,通过虚拟寻根、文创交易等实现文化传播与产业升级。
三、文旅融合与区域发展
韶关作为广东省文旅发展重点区域,依托广府文化资源推动全域旅游:
四、挑战与未来方向
尽管韶关在文化传承上取得成效,仍面临资源开发分散、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未来需进一步:
1. 深化资源整合:将广府文化与禅宗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资源结合,打造复合型文化IP。
2. 强化科技赋能:加快数字化场景建设,扩大“广府元宇宙”覆盖面,吸引年轻群体参与。
3. 优化文旅布局:结合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文旅提质,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韶关作为广府文化发源地,正通过活化文化遗产、创新产业模式及深化区域协作,逐步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未来需在资源整合与科技应用上持续发力,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中华文化驿站”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