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魔性舞蹈的全民狂欢
1. 舞蹈视频爆火
杨紫于2025年3月初在社交平台发布两段模仿韩国明星李羲承的舞蹈视频。视频中她身穿黑结上衣和牛仔裤,以“僵硬中透着喜感”的舞步跳起《李羲承进行曲》,仅10秒后便抱拳喊停,配文“对不起了各位”。这段舞蹈因简单重复的动作、卡点节奏和喜剧效果迅速出圈,被网友称为“尴尬又上头”。
2. 文旅“二创”热潮
全国近百个文旅部门官方账号(如浙江、北京、重庆、西藏等)将杨紫的舞蹈融入当地旅游宣传片,进行二次创作。例如:
网友调侃:“杨紫一天内‘舞’遍全国,微信步数直接登顶”。
杨紫的回应与高情商互动
1. 首次回应(3月4日)
杨紫以幽默自嘲回应舞蹈争议:“怎么样,可以说我演戏不好,不能说我跳舞不好,OK?” 既化解尴尬,又强调对舞蹈的自信。
2. 二次回应(3月5日)
面对文旅账号的集体“整活”,杨紫发文调侃:“怪不得这两天这么累,上网一看,这两天走了好多路,一直在全国巡舞巡游。感谢大家厚爱,有时间一定都去转转~现在要先安心制墨喽!” 巧妙将热度引向正在拍摄的古装剧《家业》。
现象级传播的深层逻辑
1. 流量与文旅宣传的结合
杨紫的舞蹈因简单易模仿、自带喜感,成为文旅部门吸引年轻群体的“流量密码”。各地通过二次创作实现零成本引流,据估算,参与账号平均涨粉12.7万,相当于节省5800万元推广费用。
2. 明星与公众的“玩梗”互动
杨紫主动参与玩梗,如引用“全国巡舞”“微信步数第一”等网友调侃,拉近与粉丝距离,强化亲民形象。这种非商业合作的默契,既提升明星好感度,也为文旅宣传注入活力。
3. 争议与法律边界
部分商家未经授权使用杨紫舞蹈视频进行商业宣传,律师指出可能涉及肖像权和著作权侵权。而文旅账号的二次创作因属公益性宣传,尚属合理使用范畴。
社会反响与文化意义
杨紫的魔性舞蹈事件不仅是娱乐热点,更成为新媒体时代文旅营销的经典案例。其高情商回应与全民玩梗的互动,展现了明星与公众的新型关系,也为流量如何转化为文化价值提供了新思路。正如网友所言:“别人跳舞要钱,杨紫跳舞要帮各地文旅完成K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