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老师作为“文化基因唤醒人”,其演讲以文化传承与教育初心为核心,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传递了深刻的教育理念与时代精神。以下是综合多篇报道及演讲内容提炼的核心观点与特色:
一、核心理念:有文化的教育超越考试
1. 突破“高考导向”的质疑
赵旭在公开课讲授《诗经》文化时,曾被质疑“高考是否会考”,她回应道:“能影响人一生的东西从来不是考试重点,而是有文化的教育。”她强调,真正的教育应赋予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而非局限于应试技巧。
2. 诗与远方:教育的终极目标
赵旭提出,教育应“给人诗和远方”,培养发现美的眼睛、向往美的心灵和创造美的双手。她认为,文化基因的唤醒能让学生在未来人生中自然地运用经典,如学生驾驶飞机时联想到“不畏浮云遮望眼”,或向外国人讲解《论语》。
二、教育实践:从课堂到社会
1. 创新教学与线上传播
她创办公众号“语文可以这样学”,通过线上课程传播大语文理念,内容涵盖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等,以趣味化方式吸引学生,如“唐朝诗人的朋友圈”等创新形式。
2. 文化志愿活动
赵旭参与援疆支教、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等志愿活动,并在博物馆担任文化讲解员,推动传统文化普及。
三、演讲特色:情感与技巧的融合
1. 情感真挚,引发共鸣
她的演讲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如公开课质疑、学生成长故事等,语言充满激情与幽默,拒绝空洞说教,强调“真情实感才是好文章”。
2. 体态语言与节奏把控
知乎用户分析其演讲技巧:手势自然舒展、肢体语言丰富,配合抑扬顿挫的语调,营造活力氛围;内容贴近学生心理,从实际案例出发,避免“假大空”。
3. 引用经典,增强说服力
大量引用古诗词(如《诗经》、杜甫诗句)和时代金句(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既呼应主题,又提升演讲的文化厚度。
四、社会反响与时代意义
赵旭的演讲被《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报道,并在B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传播,成为“大语文”教育的标杆案例。她提出的“文化基因唤醒”理念与高考改革、传统文化复兴趋势相契合,呼应了新时代对教育者“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赵旭老师以文化自信为根基,通过教育实践与演讲传播,重新定义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教育理想的实现,更是时代对“有灵魂的教育”的呼唤。正如她所言:“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们在文化熏陶中接力奔跑,成为新时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