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全国多地掀起“中医药文化夜市”热潮,传统医学以新颖形式走进市民的夜间生活。我们特别采访了参与活动的老中医代表——重庆市中医院妇科主任夏敏主任医师,听她讲述中医夜市背后的文化活力与健康意义。
“夜市摆摊:打破诊室界限,让中医‘治未病’活起来”
夏敏主任的义诊摊位前总是挤满市民,她笑称:“在医院坐诊时,患者大多带着明确的病症来;而在夜市,大家更愿意主动关注亚健康状态,这正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生动实践。”她提到,夜市轻松的氛围让市民放下对医院的“心理包袱”,更愿意与医生深入交流生活习惯、情绪压力等问题。例如,一位长期头痛的市民在夜市接受了针灸治疗后,症状显著缓解,后续又主动到医院系统调理,“这种‘前置问诊’能帮助人们更早发现健康隐患”。
夏敏认为,中医夜市打破了传统医疗场景的严肃性:“在夜市,我们不仅是医生,更是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市民排队时看我们做耳穴压豆、辨识药材,甚至围观八段锦教学,这些互动本身就是潜移默化的文化普及。”
“年轻人爱上中医:从‘苦汤药’到时尚养生潮”
谈及夜市中年轻人的热情参与,夏敏感触颇深:“过去中医常被贴上‘老年专属’标签,但现在的年轻人更懂健康投资。他们愿意尝试中药奶茶、艾灸贴,甚至主动学习脉诊知识。”她举例,夜市上推出的健脾祛湿茶、助眠香囊等产品,因兼具功效与颜值,成为年轻人的“打卡”爆款。一位“90后”白领在体验推拿后感慨:“加班肩颈酸痛,来夜市推拿半小时,比喝咖啡提神更治本!”
夏敏强调,中医夜市成功的关键在于“贴合现代需求”:“我们不仅提供诊疗,还设计中药香囊DIY、养生操快闪等活动,让年轻人觉得中医既实用又酷。比如,AI舌诊仪通过科技赋能传统诊断,吸引了许多科技爱好者围观体验。”
“传承与挑战:夜市如何走得更远?”
面对中医夜市的热潮,夏敏也提出思考:“夜市虽热闹,但需警惕‘昙花一现’。一方面,要保证专业度,避免过度娱乐化;需建立长效机制,例如与社区合作开展定期健康市集,让中医服务常态化。”她建议,未来可引入更多数字化工具,如线上预约、健康档案跟踪,提升服务效率。
夜幕下的中医药文化夜市,既是传统医学的“破圈”尝试,也是健康中国行动的微观缩影。正如夏敏所言:“中医的根在民间,夜市让我们回归‘悬壶济世’的初心——用烟火气传递健康,用文化滋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