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答题模板—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
编辑:遁地八字网
2025-04-17 14:07:43
浏览:8次
遁地八字网算命网
以下是基于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及网络资源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答题模板与核心知识点总结,适用于高考政治主观题与论述题:
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核心逻辑框架
1. 文化传承
内涵:将文化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代际传递(如传统节日、文物、民俗等)。
意义:维护文化多样性,增强民族认同,促进社会发展(如文化遗产保护是民族精神的根基)。
途径:家庭、学校、社区教育;博物馆、非遗保护;数字技术传播等。
2. 文化创新
内涵:在继承基础上创造新形式、内容与价值观(如国潮、数字文创)。
意义:推动文化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如李子柒短视频传播中国田园文化)。
途径:立足社会实践,融合科技与市场;借鉴外来文化优秀成果。
3. 二者关系: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升华(如故宫文创产品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辩证统一: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如《只此青绿》对《千里江山图》的舞台演绎)。
二、高频考点与答题模板
(一)意义类问题
设问示例:
“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答题要点:
1. 文化遗产角度:
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文明演进、增强文化自信。
2. 文化多样性角度:
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繁荣(如“一带一路”促进文明互鉴)。
3. 民族精神角度:
传承民族精神(如爱国主义、团结统一),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4. 社会发展角度: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优秀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如“村BA”激活乡村活力)。
(二)措施类问题
设问示例:
“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新时代应如何促进文化传承?”
答题模板:
1. 坚守文化根脉:
坚持“双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将古籍数字化、戏曲融合现代元素。
2. 依托科技赋能:
利用AI、VR等技术保护非遗(如敦煌壁画数字修复)。
3. 推动国际传播:
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如孔子学院、“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海外推广)。
4. 完善制度保障:
加强立法保护(如《非遗法》)、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三)关系类问题
设问示例:
“如何理解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说明守正与创新的统一性。”
答题模板:
1. 继承是前提:
传统文化是创新的根基(如中医药现代化需保留经典理论)。
2. 创新是动力:
突破传统局限(如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对传统节日的视听重构)。
3. 实践是桥梁:
立足时代需求,解决现实问题(如生态智慧助力“双碳”目标)。
三、典型例题与术语积累
1. 例题:

“结合材料,分析《长安三万里》火爆出圈对文化传承的启示。”
答案要点:
科技赋能:3D动画技术还原盛唐气象。
创新表达:以诗人视角叙事,增强共情。
国际视野:传递中华美学,促进文明互鉴。
2. 高频术语:
文化载体、精神火炬、精神标识、软实力、人类命运共同体。
创造性转化、兼收并蓄、推陈出新、以文化人。
四、注意事项
1. 结合材料:答案需紧扣题干中的具体文化现象(如三星堆考古、村歌大赛等)。
2. 多角度分析:从政治、经济、社会、国际等多维度展开(如文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
3. 规范表述:使用“有利于”“关键在于”“必须坚持”等规范句式。
通过以上模板,可系统应对高考中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各类题型,建议结合真题演练强化应用能力。